安徽为中医“把脉”

来源: 药材库
发布时间:2023-12-28 00:40:02

中新社合肥9月19日电题:安徽推动中医药传承。

中新社记者吴兰

中医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之一。然而,近年来,中医的发展备受关注。中药资源丰富、素有“南新安北华佗”之称的安徽,其中医药发展的传承是什么?中医发展现状如何?中医发展面临哪些机遇?

中医面临的尴尬

曹恩泽,出身中医世家,是安徽唯一一位健在的老中医,出版过《中国现代中医临床百位》自传系列,安徽省中医院著名中医肾病专家。

提到新安医药——,安徽中医最出彩的部分。曹恩泽说,他和岭南医学院、少林医学院一样,在中国中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新安医学院是以地域命名的中医流派中的“首富”。

王绩被誉为“明代四大医家”之一,被列为“清代四大医家”之一。两个吴倩都是新安的医生。

在徽州做了几代老中医的胡国军,提到了中医发展中的弊端,表达了和曹恩泽一样的遗憾。他说,有些中医在没有拍片、化验等西医辅助的情况下,似乎开不了药。

传统的中医,如切脉、听、针灸、按摩和拔罐,已经被放弃了。古人说“上班防病”,现在能对症看病的“下班”人越来越少了。

如今,中医正逐渐成为一种古董。“传承的方式太单一,太老套,原创的中医在大多数现代人眼里更是默默无闻。中医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耐心去研究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杂病论》这两个中医最基础的。

新安医生的作品就更不用说了。”一位中医学校的老师感慨道。

采访中,老中医们惋惜地说,“很多当时很流行的医术都失传了!”。曹恩泽解释说,“医圣”华佗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“马飞散”,现在已经完全失传;程浚(歙县),阿明新安人,以研究眼病闻名。

其独特的“程眼科经验”也有所欠缺。

此外,记者在不少大型药店看到,药店内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空间都是各种西药货架。药店工作人员也说,中药的销量不能和西药比。

“中药吃起来太麻烦。如果要炒煮,也要注意温度和用量。现代人看病都要抽时间,煎汤煎药只有退休老人才能做。”这就是这里很多市民放弃选择中医的原因。

推动中医药的发展

“黄晓城外的牡丹花,清晨盛开,花前花后人人种花如桑麻。”清代著名诗人刘恺曾在中国第一个“药都”安徽亳州,盛赞亳州农民的积极性,盛赞亳州历史上中药材的大发展。

那么,在安徽中医药资源如此丰富的优势基础上,如何为中医药“把脉”,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呢?

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表示,在本月的安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,将研究部署安徽中医药发展规划,安徽将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》,制定《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》,从政策层面推动中医药发展。

与此同时,安徽省中医院努力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,同时开设了具有特色的中医“国医堂”和“名医堂”;作为全国唯一的三甲针灸医院,每年都要接收和派出多名中医进行学术交流和对外发展。

此外,根据《安徽省中医药发展“十一五”规划》,安徽省将继续实施“三大名老中医”战略,加强“江淮名老中医”培养,推动中医药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家庭,鼓励中医院开展多种延伸服务。

据悉,近五年来,安徽省投入中医药专项资金2亿多元,用于改善中医院的诊疗条件。除了37所二级以上规模的中医院,全省还实现了每个县有一所中医院的目标。

本栏阅读

阅读最多
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