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价格“暴涨”,原来他就是幕后主谋!中药材指数药通网

来源: 小编
发布时间:2024-06-17 13:21:52

北京日报客户端|记者 袁璐

中药材淡季不淡季,5月至7月传统上是药材市场的淡季,但今年却一反常态,当归价格上涨200%,党参价格上涨150%以上,胖大海价格上涨100%以上。

这些常用药材价格疯涨,是谁在推波助澜?近日,记者对产业链产、购、存、销进行调查发现,此轮价格疯涨的主要推手,是把“药材当理财”的社会热钱。

当归价格不到半年涨了一倍

“同样的药方,去年一周七剂的价格是98元,今年2月涨到了168元,这个月就直接涨到239元了。”市民唐女士今年明显感受到了药材价格的上涨。

昨日,记者来到同仁堂崇文门店发现,特级当归零售价已涨至每公斤930元,普通当归零售价则飙升至每公斤971元。“这两个月当归价格涨得太厉害了,普通当归今天刚调整了价格,比特级当归还贵了。”该店标价员告诉记者。

涨价潮并非北京独有。6月份以来,中国中药协会陆续收到江苏、广东、山西、安徽、北京等地地方医药行业协会关于市场异常情况的报告。其中,​​江苏在报告中提到,在亳州、安国、成都、榆林等几大交易市场,200多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%,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%,25种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%。

“别说我入行7年没见过这种涨价,就连从业近40年的资深做市商,都觉得这轮涨价实在太离谱了。”安徽亳州康美中药材城老板顾女士告诉记者,不到半年时间,当归批发价从每公斤70元涨到220元,涨了一倍多。

这种涨价趋势似乎还在持续。7月10日,中药材200市场价格指数升至3587.88点,接近历史高点。该指数是根据当天中国市场上流通的200种主要中药材的加权综合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。

中药材价格指数大数据可以实现_中药材综合200市场价格指数_中药材指数药通网

热钱涌入南北“毒都”

5-7月是中药材市场的传统淡季,随着天气渐热,中药材运输、储存成本上升,采购量随之减少。今年为何会出现淡季涨价现象?“此轮中药材加速涨价,完全不符合市场基本规律。”中康科技中医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滨说。

一边是药价飞涨,一边是市场冷清。“药材涨价了,却一点儿也不卖。”顾女士告诉记者,从6月份开始,下游药店或者药材商都选择减少甚至停止采购。“我们不敢乱买,怕被抢购一空,只能观望。”

“有价无市”怪现象的背后,是社会热钱的汹涌涌动。“今年以来,外部热钱和新炒家明显增多,不少人带着亲朋好友集资,抱着‘把药材当理财’的心态囤药,甚至银行也为药商垫付了信用贷款,不少人借钱炒药。”自称中药材货源最全的河北经销商胡先生告诉记者,这些人囤积了大量药材,堆满了冷库,就等着涨价。

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两个中药材交易地,被誉为南北“药都”。7月10日,记者以需要储存10吨防风草为由,随机致电两家药材市场周边共计5家冷库,却被告知已无空位。最快的一家需要排队6天,仓储价格为每年每吨460元,而往年价格普遍在200元左右。

行业协会呼吁采取行动打击哄抬价格行为

杭州数量科技有限公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,“虽然药材价格普遍上涨,市场供需比例失衡,但实际交易量却在萎缩,且大部分货物都被存放在冷库中。”

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有很多,一是外部热钱涌入助推中药材原料市场持续上涨,特别是低价、需求不旺的品种涨幅较大;二是市场散户趁机囤货,导致市场流通量减少,进入“囤货-涨价-囤货”的恶性循环,中药材供需严重不平衡;三是今年部分用药单位担心成本再次上涨,在二季度开始囤货,进一步推高了价格。

“此轮药材价格长期异常上涨,势必对中药产业健康稳定产生不利影响。”7月8日,中国中药协会向业界发出倡议,反对任何形式的哄抬药材价格、操纵药材价格行为,并建议从业人员密切跟踪所需要采购药材的市场行情、产地信息、库存量、经销商信息等,及时分析调整中药材、中成药生产计划。

“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,中药材整体价格波动较大,供需难以平衡是行业面临的长期难题。”中国中医药协会建议,中大型企业应带头构建全产业链重要质量控制体系,建立产地药材基地,推进产销直通,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的投机。

本栏阅读

阅读最多

最新推荐